近期,四川天味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味食品”)因信息披露問題引發市場關注。調查顯示,該公司與一家營業執照已被吊銷超過4年的客戶仍保持購銷業務往來,武漢相關企業網站的信息進一步揭示了這一異常情況,引發投資者對天味食品內部控制和財務真實性的質疑。
事件背景與疑點
天味食品作為國內調味品行業知名企業,其客戶資質和業務合規性本應是信息披露的重點。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與某客戶在2018年至2022年間持續存在購銷業務,而該客戶的營業執照早在2018年已被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吊銷。根據《公司法》和《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企業營業執照吊銷后喪失經營資格,不得從事任何商事活動。天味食品與此類客戶保持業務往來,不僅違反商業邏輯,更可能涉及虛假交易或財務數據失真。
武漢企業網站信息佐證
通過武漢地區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平臺及第三方商業查詢網站檢索發現,涉事客戶的狀態明確標注為“吊銷”,且無恢復經營的記錄。該客戶工商信息中的注冊地址、聯系方式均未更新,進一步佐證其已停止正常運營。天味食品在年報及臨時公告中未對此類異常客戶進行風險提示,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存疑。
潛在風險與監管關注
此類事件可能反映天味食品在客戶資質審核、內部控制及財務核算方面存在漏洞。若長期與無經營資質的客戶交易,可能導致應收賬款回收風險、虛增收入等問題,進而影響財務報表真實性。目前,證券監管部門已對類似信披問題加強監管,若查實天味食品存在信披違規,可能面臨警示函、立案調查等監管措施。
行業反思與建議
天味食品的案例為上市公司敲響警鐘:企業需強化客戶盡職調查,定期核驗客戶經營狀態,并將異常交易納入內部審計重點。投資者亦應關注企業客戶結構、關聯交易等細節,通過多渠道驗證信息真實性。監管部門可借助大數據技術,打通工商、稅務與證券信息披露系統,提升對上市公司異常業務的監測效率。
當前,天味食品尚未就此事發布官方說明,事件后續進展值得持續關注。